山海策战地速报 - 跨服战场情报中心

許獬:人物生平,少年好學,人如其名,高風亮節,文品一流,文章選載,原文,注釋,譯文

許獬

許獬,字子遜,福建同安人。萬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著有《許鐘斗集》五卷,《八經類集》二卷,《四庫總目》傳於世。

基本介紹

中文名:許獬別名:字子遜出生地:福建同安出生日期:公元1570年逝世日期:1606年

人物生平,少年好學,人如其名,高風亮節,文品一流,文章選載,原文,注釋,譯文,

人物生平少年好學許獬出身於戶組恥書香門第,但家境一直比較清貧。他的父親許振之,對許獬寄予巨大的期望,並給他起名行周,意在讓他效仿唐代著名文學家歐陽行周。因此,從小時候起,許獬就受到良好教育。小許獬天資聰穎且鞏櫃汗學習勤奮刻苦,很早就顯示了非凡的天賦。尤其是對經史的熟悉程度和對複雜政治事件獨特的判斷力,更非常人可比。人如其名原名“行周”的許獬,後來改名為“獬”,也有一段有趣的故事。“獬”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異獸,有分辨是非曲直的特殊能力。獬見到有人相互爭鬥,就會用角觸碰無理的一方,以示公正。傳說許獬曾夢見自己金榜題名,成就一番大事業。但想想現實黑暗,官場爾虞我詐,不擇手段的風氣,讓他覺得真正的事業或許在於“正道直行”,做一個正直的人,所以許獬決定改名為獬。高風亮節許獬有一句名言:“取天下第一等名位,不若干天下第一等事業,更不若做天下第一等人品。”在他的人生道路中,也無時無刻不在實踐自己的人生理想。許獬力求做第一等人品,首先表現在嚴謹的治學態度上。在學術爭議上,他一定要用學術辨個清楚,從不因權威、權勢的影響搗糨糊,打哈哈,人稱“生無媚骨,學有別腸”。許獬曾寫《孟義》一文,因和主流觀念不同,被當時學使棄之不用。而在下任學使到任後,他又將原文呈上,表現一種求實的精神。許獬官至修編,然而為官清廉。許獬後來生病請假回鄉,囊中僅十數金。許獬權力不大,但敢於直言。一次,明朝廷國庫空虛,皇帝派太監前往全國各地徵稅,有大臣建議皇帝“分刮山海之利”,即加重沿海居民的稅負。許獬深知其弊,積極上書,最終制止了這一政策。在個人生活上,許獬也恪守道德準則。他早年定聘顏氏為妻。後來,妻子得病雙目失明,許獬的岳父讓他休妻另娶,但許獬始終不離不棄。這在當時官場中,是極為罕見的。文品一流許獬在學術上,是一位高產的學者。作品涉及儒學經典闡釋考據、政論時評、詩歌散文等多個門類,作品集有《許鐘斗船射糠精集》、《八經類集》、《叢拔重匪青軒集》、《四書闡旨合喙鳴》《四書崇熹註解》等。許獬長於思辨,文筆流暢靈動,但構思嚴謹。他理學方面的著作,進一步發展了明末理學思潮,並且能有所突破。在散文創作上,他的文章經常達到精微入細的境界,給人強烈共鳴。被人們熟悉的《古硯說》就是這樣一篇佳作。這篇入選中學語文教科書的作品,被現代文學大師林語堂評價為“署盡天下藏家心事,收藏至理”。要知道,許獬並不算是個收藏家,可見其文學創作的造詣。文章選載2007年安徽高考《古硯說》原文余家有古硯,往年得之友人所遺者,受而置之,當一硯之用,不知其為古也。已而有識者曰:“此五代、宋時物也,古矣,宜謹保藏之,勿令損毀。”予聞諸言,亦從而寶之,不暇辨其為真五代、宋與否。雖然,斯物而真五代、宋也,當時拜希謎櫃人亦僅以當一硯之用耳,豈知院陵其必不毀、必至於今而為古耶?蓋至於今,而後知其為五代、宋也,不知其在五代、宋時,所寶為周、秦、漢、魏以上物者,視此又奚如乎?而又不知其以周、秦、漢、享辣巴魏以上物,示周、秦、漢、魏以上人,其人自視又奚如?人見世之熙熙者,沉酣於紛華綺麗之樂,奔走於權貴要津之門,褰裳濡足,被謬辱①而不知羞。於是有一人焉,出而矯之,卓然以道自重,以淡泊自守,以古先琴書圖畫、器物玩好自娛,命之日好古。故凡名能好古者,必非庸俗人也。以其非庸俗人之所好,則庸俗人亦從而效之。於是士之射利求進者,必窮極其所無,以諂事權貴要津;權貴要津亦時出其所有以夸士。而士之慕為古而不知務者,亦每與世競逐,必盡效其所有而後快。噫嘻!是非真能好古也,特與庸俗人同好而已。夫既與庸俗人同好矣,而猶嘵嘵②然竊好吾之所謂好古者,學其道,為其文,思其人而不得見,徘徊上下,庶幾得其手澤④之所存而以玩焉,則恍然如見其人也,是以好之而不厭。故夫古之為好者,非以其物,以其人也。予觀今世之所好,大率類是。不能盡述,述其近似者,作古硯說。注釋①謬辱:羞辱,侮辱。 ②嘵嘵:吵嚷。 ③手澤:先人或前輩的遺墨、遺物。譯文我家有方古硯,是過去因友人的贈送所得到的,接受了後就一直放在那裡,當作一方(普通)的硯台使用著,不知道它是一方(珍貴)的古硯。不久有能辨識古物的人告訴我:“這是五代、宋時的古董,年代很久了,應該小心的把它當作珍寶一樣收藏著,不要讓它受損和毀壞了。”我聽到了這樣的勸告後,也就依從了他的話把(這方硯)當作了寶貝。但沒時間來辨識它是否真的是五代、宋代時的物件。雖然這樣,這器物如果真的是五代、宋時的東西,當初的人也只僅僅把它當作一個硯台來使用罷了,哪裡知道一定不能毀壞、還一定要把它傳到現在而成為一件古物呢?傳到現在,然後才知道它是五代、宋時(的寶物),不知道它在五代、宋時,那些把周、秦、漢、魏以上時期的器物當作珍寶的人,對這塊(五代、宋時的)硯台又如何(看待)呢?但又不知道那些把周、秦、漢、魏以上時期的器物,拿來給周、秦、漢、魏以上時期的人看,那時期的人看這些器物有怎樣呢?人們看到世上那些和和樂樂的人,沉醉於奢華艷麗的享樂中,在權貴和地位顯赫的人的門前來回奔跑,卑躬屈膝的樣子,遭受羞辱卻不知道羞恥。這時,有一個人站出來改變這種風氣,高高直立守道自重,憑淡泊的心態守住自己的操守,拿古代先人琴書圖畫、器物愛好來娛樂自己,並且美其名叫“好古”。所以大凡能名之曰 “好古”的人,一定不是平庸世俗的人。因為那不是平庸世俗的人所喜歡的,那么那些平庸世俗的人也就追隨並模仿著他們。於是讀書人中那些追求財利求得上進的人,一定想竭盡辦法拿出權貴們沒有的東西,來巴結侍奉那些權貴要人;權貴要人也時時拿出自己的器物的在讀書人中誇耀。可是那些羨慕“好古”卻不知追求什麼的讀書人,也每每與世人競爭角逐,一定要仿效他們所擁有的器物而後快。唉!這不是真能愛好古物,只不過與平庸世俗的人趣味相同罷了。既然與平庸世俗的人愛好相同,可是還要吵嚷著要擁有好古的名聲,來顯示與那些平庸世俗的人不一樣。不知道他們的名聲是這樣,而他們真實想法卻不是這樣的。我所說的好古的人,想學習(先人或前輩)的道義,寫他們那樣的文章,思念他們的人卻不能相見,上下徘徊,期望只能得到他們的遺墨、遺物來保存把玩,就好像恍然見到他們真人一樣,因此喜好而從不滿足。所以古代的那些“好古”的人,不是因為他們留下的器物,而是他們的為人。我看當今詩人所愛好的,大都像這樣。不能詳盡闡述,只能表述相近似的,就寫了一篇《古硯說》。人見世之熙熙者,沉酣於紛華綺麗之樂,奔走於權貴要津之門,褰裳濡足,被謬辱①而不知羞。於是有一人焉,出而矯之,卓然以道自重,以淡泊自守,以古先琴書圖畫、器物玩好自娛,命之日好古。故凡名能好古者,必非庸俗人也。以其非庸俗人之所好,則庸俗人亦從而效之。於是士之射利求進者,必窮極其所無,以諂事權貴要津;權貴要津亦時出其所有以夸士。而士之慕為古而不知務者,亦每與世競逐,必盡效其所有而後快。噫嘻!是非真能好古也,特與庸俗人同好而已。夫既與庸俗人同好矣,而猶嘵嘵②然竊好吾之所謂好古者,學其道,為其文,思其人而不得見,徘徊上下,庶幾得其手澤④之所存而以玩焉,則恍然如見其人也,是以好之而不厭。故夫古之為好者,非以其物,以其人也。予觀今世之所好,大率類是。不能盡述,述其近似者,作古硯說。注釋①謬辱:羞辱,侮辱。 ②嘵嘵:吵嚷。 ③手澤:先人或前輩的遺墨、遺物。譯文我家有方古硯,是過去因友人的贈送所得到的,接受了後就一直放在那裡,當作一方(普通)的硯台使用著,不知道它是一方(珍貴)的古硯。不久有能辨識古物的人告訴我:“這是五代、宋時的古董,年代很久了,應該小心的把它當作珍寶一樣收藏著,不要讓它受損和毀壞了。”我聽到了這樣的勸告後,也就依從了他的話把(這方硯)當作了寶貝。但沒時間來辨識它是否真的是五代、宋代時的物件。雖然這樣,這器物如果真的是五代、宋時的東西,當初的人也只僅僅把它當作一個硯台來使用罷了,哪裡知道一定不能毀壞、還一定要把它傳到現在而成為一件古物呢?傳到現在,然後才知道它是五代、宋時(的寶物),不知道它在五代、宋時,那些把周、秦、漢、魏以上時期的器物當作珍寶的人,對這塊(五代、宋時的)硯台又如何(看待)呢?但又不知道那些把周、秦、漢、魏以上時期的器物,拿來給周、秦、漢、魏以上時期的人看,那時期的人看這些器物有怎樣呢?人們看到世上那些和和樂樂的人,沉醉於奢華艷麗的享樂中,在權貴和地位顯赫的人的門前來回奔跑,卑躬屈膝的樣子,遭受羞辱卻不知道羞恥。這時,有一個人站出來改變這種風氣,高高直立守道自重,憑淡泊的心態守住自己的操守,拿古代先人琴書圖畫、器物愛好來娛樂自己,並且美其名叫“好古”。所以大凡能名之曰 “好古”的人,一定不是平庸世俗的人。因為那不是平庸世俗的人所喜歡的,那么那些平庸世俗的人也就追隨並模仿著他們。於是讀書人中那些追求財利求得上進的人,一定想竭盡辦法拿出權貴們沒有的東西,來巴結侍奉那些權貴要人;權貴要人也時時拿出自己的器物的在讀書人中誇耀。可是那些羨慕“好古”卻不知追求什麼的讀書人,也每每與世人競爭角逐,一定要仿效他們所擁有的器物而後快。唉!這不是真能愛好古物,只不過與平庸世俗的人趣味相同罷了。既然與平庸世俗的人愛好相同,可是還要吵嚷著要擁有好古的名聲,來顯示與那些平庸世俗的人不一樣。不知道他們的名聲是這樣,而他們真實想法卻不是這樣的。我所說的好古的人,想學習(先人或前輩)的道義,寫他們那樣的文章,思念他們的人卻不能相見,上下徘徊,期望只能得到他們的遺墨、遺物來保存把玩,就好像恍然見到他們真人一樣,因此喜好而從不滿足。所以古代的那些“好古”的人,不是因為他們留下的器物,而是他們的為人。我看當今詩人所愛好的,大都像這樣。不能詳盡闡述,只能表述相近似的,就寫了一篇《古硯說》。

相關詞條

許獬許獬,字子遜,福建同安人。萬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著有《許鐘斗集》五卷,《八經類集》二卷,《四庫總目》傳於世。...

古硯說古硯說,出自明代許獬所著《許鐘斗集》。全文從一方古硯起筆,圍繞人們對待古物的不同態度展開議論,借題發揮,聯繫現實,最後點明“真好古的人,搜求古物,追慕古人...

許锺斗集△《許锺斗集》·五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許獬撰,獬有《八經類集》,已著錄。是集大抵應俗之作,館課又居其強半。蓋明自正、嘉以後,甲科愈重,儒者率...

清金門鎮總兵署清總兵署舊稱“叢青軒”,原是明神宗萬曆年鄉賢進士許獬勵志苦讀故居,由於地點適中,場地寬敞,清朝迄今每多為官衙辦公處所。康熙年間,總兵陳龍改建為總兵署,1915年...

熱門詞條

玉山

月是故鄉明

氣虛

詹龍欄

李光輝

錯點鴛鴦戲點鴛鴦

Miscellaneous

不知道

台北兒童藝術節

SOLER原則

野球王

湯瀨溫泉

方濱興

蜂蜜檸檬

波斯灣戰爭

環保筷

Me2Day

茵蒂克絲

一杯咖啡

下半輩子

思加圖

1453

萊戈拉斯·綠葉

周元

鬼洗

刷機

AIO

竹枝詞

游戏经常掉线,在网络良好问道情况下依旧如此
揭秘Windows CMD:如何高效等待命令执行,提升工作效率的实用技巧
2025-10-26 10:43:17

友情链接